〈重新思考教育N世代學生〉讀後心得
我教過的第一屆學生,如果一路升學的話,應該今年大學畢業,搞不好還有人直接讀研究所。據我所知,那屆有個學生,她的孩子年紀比我的孩子還大。兩個都是我的學生,際遇各異,誰對誰錯,誰優誰劣,我們評斷的標準,不應該只是這樣的「二分法」。
回想起當初我是怎麼教他們的,在那個年代的教育環境(那屆是民國64年課程標準的末代學生)裡頭,我是否啟發了他們?而他們也學得不錯?其實我沒有答案,我只確定我盡力去做我該做的,教我該教的。
我看N世代的學生,特別是現階段的大學生,我覺得他們比我們(1976前)更茫然,更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因為他們可以選擇的方向更多更廣,我們當初只是傻傻就這麼念書,能念什麼就念什麼,無法念就去工作,工作了再念也可以。有個穩定的工作,或者成就個家庭,感覺上單純許多。而N世代的孩子,資訊更多,競爭更多,他們比我們更聰明,更有能力,但比我們更不知所措。選擇太多,沒有人能告訴他未來在哪裡、未來是什麼、應該怎麼做,因為未來的「標準」已經改變。
當為人父母者、教學者或任何一個覺察到改變的人,都應該思考如何帶著這些孩子去看未來、去思考如何帶著他們學習與成長,那些在學校的改革或實驗課程都是嘗試修正傳統的步調,轉而以學生為主的立場,去設計課程。這些變革都是好的,可是孩子在校園的時間,說真的並不算長,我們給他工具,教他learn how to learn,更應該帶著他們去認清自己,看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