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系統課程大綱

一、 課程目標
質性研究是一個「發現現象、述說故事、尋找意義、反思自我、採取行動」的過程。本必修課程將帶領同學逐步操作質性研究核心方法,啟動初階的學習過程,並進行深化提問的訓練,作為修習其他進階課程的銜接。

二、師生晤談時間及地點
每週三1400-1800,系辦公室,需預約。(趙老師)
星期五10:00-12:00於管院5118室,需預約。(梅老師)

三、授課方式
主題介紹、分組討論與報告、分組競比。

四、評量方式
1. 期間考試20%。(訂於第五週)
2. 期末作業(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30%。
3. 每週習作30%。
4. 參與課堂討論20%。
※本課程將不定時點名。無故缺席第二次,授課教師將邀請妳/你喝咖啡,被點到第三次,上課討論部分,立馬為0分。

五、參考書目
教科書: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參考書:
David Silverman, 2006,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Methods for Analyzing Talk, Text and Interac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譯本:《解析質性研究法與資料》,新北市韋伯出版社,2009年。(原著於2011年改版為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A Guide to the Principl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Jane Ritchle and Jane Lewis eds., 2003, 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Sage Publications Inc.譯本:《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踐》上下冊,新北市韋伯出版社,2014年。
Danny Jorgensen,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Sage Publications Inc. 譯本:《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Irving Seidman, 2006,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譯本:《訪談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Kvale Steiner, 2009, Interviews: Learning the Craf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 Sage Publications Inc. 譯本:《質性研究訪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
Marie Campbell and Frances Gregor, 2002, Mapping Social Relations: A Primer in Doing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譯本:《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置民族誌入門》,台北群學出版社,2012年。
Marcus Banks, 2007, Using Visual Data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Ins. 譯本:《質性研究的視覺資料運用》,台北韋伯出版社,2010年。
Neil Browne and Stuart Keeley, 2012,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10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譯本:《學會提問》,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2012年。
Nigel Barley, 1983,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Notes from a Mud Hut. Waveland Press. 譯本:《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
Robert Emerson, Rachel Fretz and Linda Shaw, 1995,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譯本:《如何做田野筆記》,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
Rose Barbour, 2007, Doing Focus Groups. Sage Publications, Inc. 譯本:《焦點團體研究法》,台北韋伯出版社,2010年。
Sudhir Venkatesh, 2008, Gang Leader for A Day: A Rouge Sociolgoist Takes to the Street. 譯本:《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流氓社會學家的貧民窟10年觀察》,台北時報出版社,2015年。
高宛如等著,2014,《煉金術》,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出版。
梁光耀著,2015,《思考學堂》,台北中華書局出版。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編著,2013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出版。


※其他閱讀資料視情況隨堂補充。



六、教學進度:

第1週:導論:與質性研究相識 (合班;梅師主授,趙師補充)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1-3、26-27章。

第2週:原來如此:質性研究流程 (合班;趙師主授、梅師補充)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4-5章。

第3週:發現故事: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合班;趙師主授,梅師補充)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6章;18-20章。

第4週:表述故事:質性研究產出(合班,梅師主授;趙師補充)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21-24章。

第5-15週:小田野實作(分班授課)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7-17、25章。

第16-17週:成果觀摩(合班上課)

第18週:期末作業
七、本課程可培養學生之核心能力與教學活動及評量方法對應表
教學活動:
1. 課堂討論(含個案討論):有
2. 書面報告、作業、作品、實驗:有
3. 學生口頭報告:有
4. 課外閱讀:有
最後修改: 2016年 02月 15日(週一)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