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報告繳交與最後的隻字片語

各位好:

煎熬的質性研究,終於快要結束。有的組別,正在催最後一把力,希望能挖到更深、更有趣的東西;有的組別,因為進入田野突遇困難,且時間緊迫下,無法跟田野慢慢攪和;有的組別,發現田野中的現象雖然符合研究設計的提問,但似乎再也挖不出更深的東西了,有的組別........各位,這就是田野研究,每一個以田野研究為方法的研究者,都會遇到這些問題,差別在於,處理這些狀況的方式,什麼時候要死纏爛打、什麼時候要轉方向、什麼時候可以表達不滿,什麼時候要大膽決定放棄田野,都需要依據不同的情形決定。

不管怎麼樣,各位都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尤其,我採取被動式的指導方式,而非直接告訴各位該如何處理田野現象,各位的努力所得,很不簡單,也非常珍貴。田野做為一個如同成年禮般的穿越儀式,在其中,焦慮、害怕、恐懼、沮喪、猶豫不決、難過、氣憤、不理解、不滿以及其他各種情緒,各位應該都經歷過,也即將通過這個穿越儀式。希望各位經過這次的洗禮,會發現,一件事情,除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表象,原來還有許多不同樣貌,也會開始試著以buttom-up的視角觀看、理解我們的週遭。

期末小組的書面報告,形式可以為報導文學、深度報導、模仿煉金術的「類學術」研究心得、以研究關懷為核心,透過自己與田野現象間的愛恨情仇關係,寫出來的反思等,都被接受。各組可以依照自己的田野進度、發現、對現象的概念化或抽象化能力、對其他研究或理論的掌握能力,自行決定要用什麼方式完成。因為,每一組同學的狀況不同,長出來的報告,樣態也會不同。我鼓勵各組盡力發展多元的報告形式。因為,透過這個練習,各位將會發現自己的潛能、更適合自己的報告模式。但是,不論哪一種類型,報告內容必須有田野觀察或訪談的資料為基礎,這是不可妥協的要求。

如果決定以自己和田野關係為寫作方式,可以參考《田野中的人類學家》這本書中的文章。隨意挑選一篇閱讀,仔細解構該篇文章中,作者什麼時候讓「我」出現在文章中,「我」跟田野的關係,被如何呈現。這本書,目前在吳宜芳這一組,有需要的同學,可以跟她們拿。

期末書面報告繳交字數為3500-4000字,請適時附上田野地圖、照片或議題的結構圖等,強化報告的可讀性。最後繳交日期,待我跟系辦確定上傳成績的時間,會公布在moodle上。

接下來兩週的質性研究,不上課,也不用繳交小田野作業。各位除了繼續整理、分析田野資料以外,建議可以提前準備其他科目的期末考,免得愈到後面,時間卡得愈死,愈難以兼顧。

質性研究期末報告的諮詢時間,至1/6  22:00止,之後,我將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技術支援。雖然我的指導方式,是被動式,可能對一些組別來說,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各位起碼知道,一旦需要我,我就會在各位視野所及的地方等各位。但是,1/6 22:00 之後,我將直接在這個穿越儀式的終點等待各位,同學們,如果大家會因此而陷入另一循環的焦慮,就勇敢地面對它吧。但我相信,你們都可以克服這些,在授課教師其實與路人甲乙丙毫無二致的情形下,以勝利者之姿通過這個儀式。


(아직 토론 주제가 제시되지 않았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