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34503 李衍造发表的博客

95134503 李衍造的头像
95134503 李衍造 发表于 2007年03月29日 星期四 21:30
世界上的任何人

菲律賓華人

壹、引言

一、時下部分作者喜歡把所有的華裔混為一談,並冠上陰謀論,形成所謂「第三中國」或「大中華」,強大到足以與美日經濟形成鼎足之勢。

二、東南亞國家中有一個獨特的共通性,就是當中都存在龐大的華裔族群,而除了地理、歷史、文化和種族的相似性外,東南亞地區同時也是除了中國大陸以外最多華人居住的地方。

三、東南亞國家也使得華裔形成一個區域性團體,而且在全球的經濟和政治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本篇的架構為介紹菲律賓的殖民經驗、 19 世紀末菲律賓國家觀念的形成、有關阻礙整合進程及妨礙華人最後認同自己是菲律賓人的重要歷史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

貳、菲律賓人的國家認同和國民的結合

一、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時,起義推翻西班牙統治的運動實際上是由一個高度破碎的社會所發動的。原因並非基於國家意識或是期望國家脫離殖民統治的束縛;多半是基於對地方的關心或是革命領袖個人的不滿。

二、歷史學家康斯坦丁諾( Renato Constantino ):「國家概念的形成與菲律賓民族概念的發展似乎是同時進行的。」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就不難瞭解華裔認同自己是菲律賓人,是 20 世紀末才有的現象。

三、極力鼓吹國家認同感以及菲律賓認同和國民結合之觀念的人是知識菁英份子,他們多是留學國外吸收西方自由思想的中產階級的華人混血兒,在改革和革命運動中表現突出的菲律賓人,也幾乎多為華裔,但以馬來裔菲律賓人的身份參加革命,而非以華裔混血兒的身份。

四、菲律賓包含將近 7100 個島嶼,向來是多元文化社會,但仍有許多的因素造成華人長期被認為是外來民族。

參、華裔與中國

一、 1975 年前,菲律賓與台灣是邦交國,雙方往來密切,菲承認台灣對當地十萬多永久居民的華僑有管轄權,並允許台灣密切監督當地華人社團的事務。包含監督當地華文學校及積極涉入中華商聯總會及宗親會的事務。

二、 1975 年 6 月菲與中國建交時提出兩個重要問題:

(一)當地華人忠誠度的問題。

(二)華人是否會淪為共產主義的工具。

三、為解決華人忠誠度及避免淪為共產主義工具,並加速當地華人整合進入菲律賓社會主流地位的重要作法:

(一)將當地所有外國學校都依憲法規定予以菲律賓化。( 1973 年 176 訓令)

(二)以行政手段對華裔移民的集體歸化鋪路。( 1975 年 4 月 11 日 270 訓令)

四、菲律賓憲法對公民身份認定乃以血緣(屬人)而非以出生地(屬地)。因此在華人集體歸化前,華裔只能透過司法制度取得公民權。

五、集體歸化的原因乃是菲政府擔心與中國建交後,華人維持中國公民權可能會欠缺忠誠度,進而受到共產主義意識型態的影響。

六、當地大部分華人是在菲律賓出生,接受菲律賓教育,對於大陸毫無歸屬感,且除了菲律賓之外也不知道自己還屬於那個國家,一旦拿到公民身份後,自然就有了政治認同。

七、菲律賓與中國建交,部分華人認為有強大的祖國可以依靠,但在反霸權主義及不承認雙重國籍和不干預他國內政的政策下,尤其大部分華人已歸化為菲律賓公民,中國十分謹慎且不涉入菲律賓內政事務,因此讓當地華人明瞭他們的利益是無法和菲律賓社會利益分開,他們的前途依賴菲律賓的未來,而非強大的中國。

肆、親台與親中派比較

一、東南亞僅菲律賓有親台與親中兩派分裂與激烈鬥爭的現象。 -- 報社區分親中(二家)、親台(二家)及中立(一家);消防隊、宗親會、商業總會、教育、藝文、運動、音樂等都有政治派系的現象。

二、此種敵對與分化在近年來親台派在大陸市場獲利後已有減緩的趨勢,年輕一代認為老一代領袖的敵對是無意義的。 --- 可以預見未來一代對政治認同的傾向。

三、 1949 年中國採取閉關主義,菲律賓的華人無法回去,而轉向認為菲律賓才是他們和下一代的家。 --- 觀念的認同。

伍、殖民地經驗之遺產

一、西班牙殖民者將華裔集中在八連( Parian )特區,可以有自己的學校、新聞媒體、商會和其他機構。

二、西班牙、美國、日本的統治期都善於將經濟問題嫁禍給華人,造成當地土著與華人關係的對立與歧見。

三、華人 = 經濟(經商成功)→菲律賓人對華人嫉妒和不信任。

四、 1989 年調查,大部分菲人已不介意華人成為商業伙伴、鄰居、朋友或是伴侶,負面印象大部分也侷限在商業作法。

五、菲人與華人間的種族主義事實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卻經常在選舉、經濟不景氣時,被用來分化或掩飾政府過失的伎倆。

陸、多元性與複雜性

一、菲律賓大約有 80~85 萬華裔人口,約佔菲律賓總人口的 1.2% ,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馬尼拉都會區,另一半則集中在 Binondo 、 Tondo 、 Nocolas 、 Sta. Cruz 和 Quizpo ,因此,華裔馬尼拉人一直被認為是菲律賓華裔人口的代表,此看法是否陷於偏頗?

二、菲律賓華裔人口的主要差異:

(一)擁有與沒有擁有公民權。

(二)非菲律賓公民在當地所生出的華人,僅有出生證明,並無任何國籍。

(三) 50 年代或太平洋戰爭之前來到菲律賓的人,和 70 年代、 80 年代或 90 年代才移居菲律賓的人,在認同和歸屬感上當然不同。在中國出生的移民和在菲律賓土生土長而持有中國護照的華裔不同,持有台灣護照的人,除了真正的台灣人之外,有些人則是擁有雙重國籍。

(四)有菲律賓公民身份者,之間也有差異。

(五)混血兒通常比純種華人更菲化。

(六)在菲律賓受教育的華人歸屬與認同感較深。

(七)年輕一代的華人菲化程度較大。

(八)居住地區不同,和菲律賓人互動關係的程度,自然影響他們對菲律賓人的情感和認同。

(九)菲律賓人的關係愈密切,菲化程度就愈深。

(十)參與菲律賓人組織或民間團體的人和菲律賓人的關係較密切。

(十一)在年輕一代中,菲律賓人和華人的差異比福建人和廣東人的差異來的小。(福建人佔華人的 85% )

柒、認同與整合

一、菲律賓華人的整合在當地出生的年輕一代最為激烈。

二、「這是我知道的唯一國家,我的家人、朋友和親戚都在這裡,還有就是我在這裡較有發展的機會。」

三、想要留下來的人當中,鄉下人的意願稍微比馬尼拉都會區的人多,且老一輩的人比年輕一代的人更想離開。

四、剖析整合:

(一)社會文化層面:

1. 年輕人比較傾向當地西化的菲律賓人,而比較不像道地的中國人。

2. 愈來愈多的年輕華人和當地菲律賓人結為摯友,參與菲律賓人為主的團體及民間組織。

3. 專業組織中,也有許多華裔成員和幹部。(菲律賓作家協會、醫師公會、建築協會等)

4. 許多年輕華裔菲律賓人已經成功地和社會環境整合,他們傾向忽視或不理會所謂的「華人問題」。

5. 就歷史事實而言, 90% 華裔是在菲律賓出生,學習英語與加洛語為母語,就讀於菲律賓學校,參加菲律賓人的組織,年輕一代已經不會說福建話。

(二)經濟層面:

1. 華商的經濟大部分為國內生意,受到當地法律的規範、菲律賓經濟成長的影響,與菲律賓的逆境和災難共處。

2. 取得公民身份後,年輕一代的華人已經從商界轉入其他的專業領域。

3. 吳文煥的「華人經濟奇蹟的迷思」指出,海外華人經商成功的主客觀條件包括在東南亞國家經商的地點,以及經商的時機對生意的成長最有利,這遠比華人的文化、傳統等客觀條件來得重要。

4. 華商如果完全整合進入菲律賓的經濟體系,基本上是有助於菲律賓的國內經濟成長。

(三)政治層面:

1. 1975 年的公民權法是剔除阻礙政治整合的最大因素。

2. 從目前華人參政活動觀察,政治整合的程度已經讓華人完全認同自己是菲律賓人。

3. 年輕的華人會把菲律賓的利益當成主要的關切所在,即使這些問題和當地的華人社群、中國利益或是台灣利益有所衝突。

4. 華人對菲律賓與中國政治領袖的瞭解程度可以看出對中國事務的逐漸陌生。

捌、信仰與客觀的因素

一、包容彼此宗教的因素亦為華人與菲律賓人整合的關鍵之一。

二、當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籃球比賽時,老一輩的人會支持中國大陸球隊,年輕一代則支持菲律賓球隊。

玖、接受與否的問題

一、教育是影響整合的一個重要利器,華人可以利用教育阻止年輕一代加入民族融合的浪潮,也可利用教育來保存固有的中華文化傳統。

二、菲律賓華人都認同華語教育必須保存,希望他們的後代繼續保留中國傳承,牢牢記得他們是炎黃子孫。

三、華人在過去幾十年大力改善華文教學,辦理華文和文化講座,也把老師送到台灣和中國大陸學習,但時勢比人強,主觀意志終究無法抵擋大環境的影響,華文教育還是繼續退化,也無法強化年輕一代對中國的認同。

四、融合成為菲律賓人並非單方面的,唯有菲律賓人或菲律賓社會願意接受這些人進入菲律賓的主流社會,華人才可能對菲律賓完全的犧牲奉獻。

五、作者最近研究顯示,種族歧視的暗流和潛在的敵意依然存在,不過這只存在那些孤立的、不幸的個人經驗上。

六、 Kaisa Para Sa Kunlaran 為菲律賓人與華人的相互瞭解貢獻不少,主要著力點在於讓菲人知道華人社群內部的改變,也鼓勵華人多關心參與菲律賓社會的活動。

七、這些推動華人菲化的努力一定會成功,除非有心人刻意運用政治手段來排斥華人。

拾、結論

一、華人成為移民的華僑,他們進行了緩慢的非中國化的進程。隨著時間的進行,非中國化的程度就更加深,這是一種自然的歷史發展,這種發展的結果是華人愈來愈不像是華人,這種現象無法阻止,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去阻止。

二、當華裔菲律賓人跨越種族的界線,更加認定自己是菲律賓人的身份時,他們的文化傳統也就逐漸的成為更大範圍的國家傳統的一部份。

三、東南亞各國都有獨特的華人存在,這種獨特性是不是可以用來強化東南亞區域整體的發展?因為東南亞華人可以扮演整合區域的一個歷史性角色,而且可以同心協力的來開發這個地區。

四、期待華人在學會認同他們居住的東南亞國家之後,有一天也會學會以整個東南亞區域的利益作為認同,而不在認同要成立一個中國利益為中心的夢幻「隱形帝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