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系統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Course objectives:
(請任課教師具體說明課程目標,並加強與核心能力關聯的論述。)
近年來,東南亞發展快速。不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或人文藝術都引起國際的注意。本課程設計主要是讓同學瞭解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課程設計有兩項重點:首先,希望透過對東南亞社會與人文的介紹,讓大學部的同學能有「主題性」的認識「台灣的東南亞」以及「東南亞的台灣」。其次,本課程希望透過現代東南亞國家較為關鍵的議題的討論與分享,來邀請國內東南亞區域研究專家學者或影片欣賞的方式,來深耕同學對「東南亞」的解構觀點。
因此上課主要分為三部份:(1)台灣與東南亞;(2)東南亞的文化概覽;(3)東南亞的現代社會。課程將配合影片播放,應是一門符合「通識精神」的課程。
二、師生晤談時間及地點Instructor office hours:

三、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老師講解、學生參與討論、東南亞文化活動體驗
四、評量方式Grading criteria:(含評量項目及所佔比例,請運用多元評量)
(一) 團體作業(30%):修課同學將以小組方式進行。各小組選定「東南亞社會與文化的議題」進行資料蒐集與整理。所謂「資料蒐集」,或文獻圖片的整理,或實際參訪的感受(例如品嘗東南亞飲食),各小組資料蒐集的結果,必須將整理或參訪的「真實心得」,置於學校的教學部落格上。
(二) 平時分數與期中測驗(40%):由於本課程為通識性質,故平時分數的考量,是著重在學生的發言與參與討論,或個人看法的,或團體共識的。平時分數佔10%,期中測驗則佔30%。
(三) 分組期末報告(30%):各小組以團體作業為基礎來延伸、完成期末報告。期末報告以「口頭」為主,進行15~20分鐘「簡單扼要」的分享。

五、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酌列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書名、出版書局等資料)
(一)教科書:
 指定閱讀教材:
  李盈慧等著(2008)。東南亞概論-台灣的視角,台北:五南。
  李美賢、楊昊譯(2009)。東南亞:多元與發展PART I。台北:賽尚圖文。
  李美賢、楊昊譯(2010)。東南亞:多元與發展PART II。台北:賽尚圖文。

(二)參考書:
  王宏仁、郭佩宜主編(2009)。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王宏仁、龔宜君主編(2010),台灣的社會學想像。高雄:巨流。
  王如哲、黃月純主編(2011)。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開忠,「跨界越南女性文化邊界的維持與變遷:食物角色的探究」,〈台灣東南亞學刊〉,第3卷第1期(2006.4),頁63-82。
林開忠,「馬來西亞殖民國家與華人族裔關係:以華文教育為例」,於王宏仁、龔宜君主編,《台灣的社會學想像》(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頁99-116。
  李永傑(2002)。創作本地的「Kita」:馬來西亞中文民眾音樂「本地創作」場域之研究(1987-2001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李豐楙等著(2009)。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宗教與認同:伊斯蘭、佛教與華人信仰。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佘春樹(2004)。柬埔寨:飽經滄桑,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湯平山、許利平(2005)。印尼:赤道上的翡翠,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陳鴻瑜(2006)。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翰蘆圖書。
  陳鴻瑜(2011)。新加坡史,台北:商務。
  劉新生、潘正秀(2004)。汶萊:和平之邦,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夏曉鵑編著(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顧長永(2007)。越南─巨變的二十年,台北:台灣商務。
  顧長永(2010)。泰國:拉瑪九世皇六十年,台北:巨流。
  顧長永(2009)。馬來西亞-獨立五十年,台北:台灣商務。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蕭新煌、林開忠,「家庭、食物與客家認同:以馬來西亞客家後生人為例」,於蒲慕州主編,《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台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頁241-268。
  Gwynne, D.著,林聰毅譯(2009)。氣候戰爭:決定人類命運的最後一場戰役。台北:財信出版。
  Plate, T著,張立德譯(2011)。李光耀是狐狸?還是刺蝟? 你所不知道的李光耀,台北:聯經。
Hipsher, S. (2010). Business practices in Southeast Asia: A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of Theravada Buddhist countries. NY: Routledge.

六、教學進度(週次、授課主題、教學活動、評量方式/作業、章節)
Course schedule (week, topic, activities, evaluation/assignment, text, etc.):
第1週:課程導論、說明與上課方式討論
第2週:東南亞的位置
第3週: 戲說東南亞史(1):
■ 教學主題: 介紹東南亞歷史的形成與文化樣貌
■ 課程設計:從東南亞的神話故事與文明遺跡宏觀歷史變遷
■ 指定閱讀:林開忠,「東南亞歷史:史前時期到十九世紀」,於李盈慧、王宏仁主編,《東南亞概論:台灣的視角》(台北:2008),頁1-31。李美賢、楊昊譯(2009)
團體作業:各組提供1~2則有關東南亞的短篇小說「或」神話故事。

第4週:戲說東南亞史(2):分組帶活動
■ 教學主題: 介紹東南亞歷史的形成與文化樣貌
■ 課程設計:從東南亞的神話故事與文明遺跡宏觀歷史變遷
■ 指定閱讀:林開忠,「東南亞歷史:史前時期到十九世紀」,於李盈慧、王宏仁主編,《東南亞概論:台灣的視角》(台北:2008),頁1-31。李美賢、楊昊譯(2009)
■ 團體作業:各組提供1~2則有關東南亞的短篇小說「或」神話故事

第5週: 東南亞的語言及其社會
■ 教學主題:了解東南亞語言的美麗與哀愁
■ 課程設計:
■ 指定書籍:李美賢、楊昊譯(2009)

第6週: 東南亞的「國」與「家」(1):「國」在東南亞社會的意義
■ 教學主題:探討東南亞的政治發展
■ 課程設計:了解東南亞國家的state和nation關係
■ 指定書籍:李美賢、楊昊譯(2009)

第7週: 東南亞的「國」與「家」(1):「家」在東南亞社會的意義與功能
■ 教學主題:探討東南亞各國的「家」氏社會
■ 課程設計:了解東南亞國家的state和nation關係
■ 指定書籍:李美賢、楊昊譯(2009)

第8週:東南亞的飲食社會
■ 教學主題:探討東南亞的「飲」與「食」
■ 課程設計:從東南亞飲食的「品嚐」過程中,來「品味」東南亞背後的飲食文化。
■ 指定閱讀:蕭新煌、林開忠,「家庭、食物與客家認同:以馬來西亞客家後生人為例」,於蒲慕州主編,《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台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頁241-268。
■ 延伸閱讀:林開忠,「跨界越南女性文化邊界的維持與變遷:食物角色的探究」,〈台灣東南亞學刊〉,第3卷第1期(2006.4),頁63-82。
■ 團體作業:各組自選「飲」或「食」,以組為單位,每組只要準備「一項」簡單的東南亞食物與班上同學分享即可。寫下品嚐心得。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東南亞華人的「華」漾年華:漫談蔡明亮的《黑眼圈》
■ 教學主題:介紹東南亞華人的社會與認同
■ 課程設計:從蔡明亮的電影來「聽看」大馬華人的沉悶
■ 指定書籍:李盈慧等著(2008)。李美賢、楊昊譯(2009)。
■ 延伸閱讀:林開忠,「馬來西亞殖民國家與華人族裔關係:以華文教育為例」,於王宏仁、龔宜君主編,《台灣的社會學想像》(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頁99-116。
■ 團體作業:各組繳交影片觀賞心得

第11週:東南亞的性別文化及其議題
■ 教學主題:簡介東南亞國家的性別議題
■ 課程設計:從前陣子馬來西亞政府的「反同志婚姻」舞台劇談起
■ 指定書籍:李美賢、楊昊(2009)
■ 團體作業:各小組提供並整理個人影片觀後心得。

第12週:東南亞國家的升學、階層、與文憑制度
■ 教學主題:探討東南亞國家的教育、升學制度與菁英社會
■ 課程設計:從電影〈小孩不笨〉開始
■ 指定閱讀:林開忠、鍾宜興主編,《東南亞教育:發展、現況與省思》(台北:巨流,2011)。
■ 團體作業:各組繳交影片觀賞心得

第13週:台灣的東南亞:「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 教學主題:從短片<夢想美髮店>(曾文珍導演)來看「外籍新娘」背後的汙名化問題
■ 課程設計:誰的「外籍新娘」?
■ 指定書籍:夏曉鵑編著(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 延伸閱讀: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 團體作業:各組繳交短片賞析的心得

第14週:團體報告:東南亞某一國家的社會文化議題(第1, 2組)
第15週:團體報告:東南亞某一國家的社會文化議題(第3, 4組)
第16週:團體報告:東南亞某一國家的社會文化議題(第5, 6組)
第17週:團體報告:東南亞某一國家的社會文化議題(第7, 8組)
第18週:團體報告:東南亞某一國家的社會文化議題(第9, 10組)

七、TA協助事項Teaching Assistant tasks:

八、備註Remarks:

九、本課程可培養學生之核心能力與教學活動及評量方法對應表
課程與「暨大通識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及透過本課程可培養學生之「核心能力」
通識教育目標 說明
具備人文關懷的氣質     
(1=無關聯 … 5=非常有關聯)
台灣的五大族群早已是生命共同體的存在,彼此的生活型態,雖「不一」,卻也「不異」。對我國的新住民族群朋友而言,本課程所介紹有關東南亞歷史及人文樣貌,將大有助於培養人文關懷的氣質。

培養積極進取的態度     
(1=無關聯 … 5=非常有關聯)
本課程目標在互相談論我們應如何積極認識東南亞,並正確培養多元文化的精神(而非全然是salad bowel)與他們和睦相處,養成正確的的多元文化以及人生態度。

提供多元創新的學習     
(1=無關聯 … 5=非常有關聯)
東南亞的文化非常豐富,但是國人對他們欠缺了解,甚至是單一的刻板印象或偏見。本課程引導學生敞開心胸,廣化與深化東南亞各國文化,從中學習多元創新的美義,並且能在爾後的工作崗位上(例如,或在移民署、或在外交部)充實發揮多元文化的態度與精神。

強化知識實踐的能力     
(1=無關聯 … 5=非常有關聯)
本課程不僅採團體討論以及飲食品嚐,還透過實地訪談我國東南亞籍配偶的工作情形(特別是以東南亞飲食業為主的東南亞籍配偶),來強化學生對人文關懷等能力,並付諸實踐。

道德思辯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團體討論的進行,將有助於道德思辨的判別(例如,當馬來西亞官方政府透過公權力以舞台劇來反對同志婚姻?)

社會責任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本課程具體引導學生培養關懷弱勢的態度、培養對東南亞族群的正確知見(而非刻板印象或偏見)、促使其擔起社會責任(例如,當許多東南亞勞工朋友淪為弱勢,大學生的責任應是甚麼?)

創新學習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本課程藉由親身訪談的前置作業(腦力激盪、發想題目、設計流程),及分組跨科系/領域之討論,可激發學生相互分享,並創新視野。

國際視野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課程內容以「主題式」的介紹方式來「橫跨」東南亞十幾國,所介紹者為世界各主要文化(因為各主要文化都傳布到並影響東南亞),甚有助於擴大學生國際比較的觀點,讓學生具全球性之國際觀。

溝通表達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本課程內的分組討論,將可培養學生自我表達之能力及技巧,以及相互間的聆聽、表達與溝通之能力態度及技巧。

團隊合作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本課程將學生分組,以小群組方式發想題目、集體前往埔里鎮上訪談東南亞籍配偶,之後做小組討論、分享,這將有助於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美感涵養     
(1=不能達成… 5=可達成)
本課程的學生會看到多采多姿的東南亞藝術文化,飲食文化也是美感涵養的要項之一。因此,本課程大有助於學生的美感涵養。

教學活動:
1.課堂討論(含個案討論)
2.書面報告、作業、作品、實驗
3.學生口頭報告
4.課程規劃之校外參訪及實習
5.證照/檢定
6.參與課程規劃之校內外活動及競賽
7.課外閱讀
8.其他

評量方法:
1.紙筆考試或測驗
2.實作評量﹙含口頭、書面報告、實習、表現評量﹚
3.其他表現

培養學生社會責任之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社會責任之評量方法:

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之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之評量方法:

培養學生溝通表達之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溝通表達之評量方法: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之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之評量方法:

培養學生美感涵養之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美感涵養之評量方法:
마지막 수정됨: 2015년 2월 5일, 목요일, 오전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