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系統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Course objectives:
本課程在培養學生面臨各項工程設計問題及環境應用問題的倫理觀念,並瞭解職業上的倫理問題,藉由S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層面達到科技人文及理論實務的觀念整合,擁有在職場全方位分析、實踐的能力。近年來,一些重大的工業災變及工程弊案不斷產生,在對於永續環境發展上的倫理議題與困境中,提出倫理思想及立場辨別,設立遵守合理的規範並能在有限的資源下提出最佳方案的決策。
其美國工程技術教育評議會(ABET)宣布將倫理議題納入大學工程課程規畫之中,而本課程是以通識健全學生能夠自由選擇修課方式設立(科技、工科學生優先選修),考量每位學生對於課程要求的不同,能以主動參與獨立判斷與思考道德議題,再者來自各系學生將其融入專業倫理,能採取道德自治的觀念,在未來職場發展上,對於環境維護與提升競爭力,都能瞭解永續發展的價值及執行管理風險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與「暨大通識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及透過本課程可培養學生之「核心能力」
通識教育目標 說明
(一)具備人文關懷的氣質 ■高□中□低□無關聯性 人類利用科技應用於生活環境是應重視倫理層面的意義,透過授課內容、小組討論或有校外教學與協同教學能強化學生人文關懷的氣質。
(二)培養積極進取的態度 □高■中□低□無關聯性 課程內容述及社會環境中,人類的主導性有顯著的影響,促使學生積極面對生活的狀況,適應生物之間的共榮共存。
(三)提供多元創新的學習 □高■中□低□無關聯性 由於科技及工程廣泛應用在環境的議題,與生存息息相關,引導學生使用學習的知識,思辯環境遭遇的困難,在期末分組報告中,將所彙集資料,提出看法及實踐未來生活的目標。
(四)強化知識實踐的能力 ■高□中□低□無關聯性 本課程採取分組討論,透過議題立場思辨,強化學生倫理層面的知能,未來能更積極與具體實踐在生活及工作上。
核心能力 量化指數
(1符合程度低-5符合程度高) 說明
(一)道德思辨 5 對於現代在倫理上的思維變化,該有其立場上的辨思。
(二)社會責任 5 不管對社會的貢獻如何,將其有責任承擔,面對事實。
(三)創新學習 4 創造屬於自己的學習經驗,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
(四)國際視野 4 從全球化的國際廣度,看到新的發展。
(五)溝通表達 4 在資訊化的環境,不僅只在人與人之間溝通,使用電腦的管道來表達其自我意見。
(六)團隊合作 4 團隊之間互相勉勵、能力互補,討論及創造勝利的火花。
(七)美感涵養 4 在接受事物的真實面,能夠培養出美感及內涵。

二、師生晤談時間及地點Instructor office hours:
5gh,科二R504

三、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主題式議題討論課程。

四、評量方式Grading criteria:
平時成績/學習態度 (25%)
 分組討論 (30%)
 作業報告/心得報告 (25%)
 期末報告 (20%)

五、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一)教科書:
張勁燕 著,「工程倫理」,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金文森 江政憲著,「工程倫理」,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參考書: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倫理手冊」。
 工程倫理,出版社: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作者:費南多 薩巴特。
 抗暖化關鍵報告-台灣面對暖化新世界的6大核心關鍵,作者:葉欣誠。
 與科技倫理相關之書籍,課堂上補充說明。

六、教學進度
Course schedule (week, topic, activities, evaluation/assignment, text, etc.):
第1週:課程說明與單元簡介 課程說明、學生報告分組
第2週:倫理學基本概念 倫理分類導論
第3週: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倫理學、好生活、幸福人生
第4週:現代科技產品及生活應用倫理 科技產品迷思
第5週:工程應用於環境生活倫理之全球議題及倫理哲學 全球議題及倫理哲學
第6週:工程應用於環境生活倫理之能源分類及危機概述 能源分類及危機概述
第7週:工程應用於環境生活倫理之生活環境教育 生活環境教育
第8週:工程應用於環境生活倫理之能源科技產品案例討論 能源科技產品案例討論(TA上台報告)
第9週:工程應用於環境生活倫理之生態環境案例討論 生態環境案例討論(TA上台報告)
第10週:工程倫理概述及議題管理 工程倫理概述及議題管理
第11週:工程實務討論后豐斷橋暨災害歷史回顧及新面貌實例概述 工程案例議題討論(TA帶領分組討論)
第12週:工程為社會實驗受檢視及核心價值暨核能案例及危機管理 工程案例危機管理
第13週:工程倫理之工程應用案例討論 工程應用案例討論(TA上台報告)
第14週:大專院校實驗室管理實務及環境安衛倫理 實驗室安衛實務(TA帶領分組討論)
第15週:測試實驗室管理實務與專業倫理 測試工程實務(TA帶領分組討論)
第16週:資訊系統實務與應用倫理 企業倫理(TA帶領分組討論)
第17週:職場實務應用及職場倫理 職場實務應用及案例
第18週:報告成果發表暨繳交 期末報告(TA帶領分組討論)

七、TA協助事項Teaching Assistant tasks:
1. 課堂協助:TA須與老師充分溝通交代事項,例如:借用教室、教學用具…等。並協助分組議題討論或期中、期末報告期間的事務。
2. 議題討論:TA須充分瞭解議題內容及執行策略,運用實作能力,建立可行性方案、議題審辨,與學生討論相關問題,提供課程問題協助。
3. 數位學習課程:心得報告上傳至moodle網頁,固定時段於moodle針對章節個案觀念問題加以解析,開放時段提供協助解決問題的困惑,提供線上同步、非同步輔導及議題分組討論。課程服務內容如下:
a. moodle課程網頁內容更新,網頁內容包含繳交作業題目、期限與相關問題解答,並公告考試等重要規定事項。
b. 填寫TA工作日誌、撰寫TA期末省思報告:拍攝上課情形、紀錄作業完成狀況、課外輔導出席率、議題或課程章節內涵剖析、檢閱個人心得報告、整理個人心得報告成績及分組報告成績。
c. 固定時間與老師會談,與課程的其他TA合作討論、解決課程困難之處。

八、本課程可培養學生之核心能力與教學活動及評量方法對應表

預定週次:第17~18週
1. 案例資料報告。
2. 與課程之關聯性:可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程的熟悉度,更可深入啟發學生倫理辯思能力對永續環境發展之責任心與行動能力。
預期績效:擴大學生學習之視野、強化課堂內容及實務之結合。

教學活動:
1.課堂討論(含個案討論)
2.心得報告、作業(上傳Moodle課程資訊網)
3.學生口頭報告(期末分組案例報告)

評量方法:
1.課堂測驗﹙分組討論及課程內容﹚
2.實作評量﹙含口頭、書面報告、表現評量﹚
3.其他表現﹙通識講座心得報告﹚

培養學生道德思辯之教學活動:
經由課程的解說,透過議題討論,運用相關倫理守則,了解各自領域的問題。
培養學生道德思辯之評量方法:
議題討論後,各組撰寫議題討論單,記錄該次議題相關之倫理守則,並由審辯問題討論程度給予適當評分。

培養學生社會責任之教學活動:
期末分組報告,其議題與生活及專業領域息息相關,經由收集資料、探討步驟、審辯結果,
培養學生社會責任之評量方法:
案例報告後,熟悉相關倫理守則,能夠運用在各自專業領域,給予評定分數。

九、備註Remarks:
Last modified: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6:11 AM